“进击”的蓝思科技:降本增效营收创新高,汽车业务增长可期
随着渗透率的越升,新能源汽车不断重塑汽车产业朝着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发展,新能源汽车也被视为下一代手机级别的工艺品。在人车移动交互环节,最有经验的或许是智能手机供应链厂商。
蓝思科技便是早期切入汽车业务的手机零部件厂商之一,近年来逐步放量,未来有望与消费电子业务齐头并进。
(资料图片)
4月24日晚间,蓝思科技发布一季报,报告期内,期内实现营业收入98.39亿元,同比增长5.41%,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6454.86万,同比增长115.69%。
而就前一天,蓝思科技披露2022年年报,去年营收466.99亿元,同比增长3.16%;净利润24.48亿元,同比增长18.25%。
值得注意的是,若分季度来看,蓝思科技盈利能力明显好转,在前两季度归母扣非净利润均为负的情况下,第三季度迎来盈利拐点,归母扣非净利润10.32亿元,第四季度经营进一步向好,当季实现净利润16.88亿元。
蓝思科技解释称,去年下半年,公司进一步强化管理改善、精益生产、经营目标预算,重点抓住各项成本、费用,并牢牢把握市场传统旺季契机,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等新业务,成功完成了年度生产交付任务,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公司主要经营指标迅速改善,第四季度创下了历史同期最高盈利水平,实现全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
“双引擎”助推业绩释放
细看财报不难发现,蓝思科技新能源汽车业务在2022年持续建功,2022年度,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 35.84 亿元,同比增长 59.41%,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上升至 7.67%,产能加速放量趋势明显。
这一方面既有市场需求拉动的因素,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增长迅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渗透率达27.6%。
但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场长期主义者的胜利,自2015年押注汽车业务以来,蓝思科技久久为功,一步步实现产品拓展和客户积累。
众所周知,汽车是一个高度分工的产业,要求供应商保持领先的技术工艺和生产保障能力,以实现与下游主机厂的深度绑定。
目前,蓝思科技切入汽车领域是围绕智能座舱及周边结构件,其研发、批量生产了包括车载电子玻璃及组件、车载中控屏(结构与功能零部件及组装)、仪表盘组件、B柱、车载装饰件、车身结构件、导航仪等诸多种类产品。
并且,蓝思科技发挥在防护玻璃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在新型汽车玻璃、反光镜、后视镜等方面已拥有系统的技术储备,并积极探索金属、蓝宝石、陶瓷等新材料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公司的技术水平、核心汽车电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领先地位。
蓝思科技汽车客户包括特斯拉、宝马、奔驰、大众、理想、蔚来、比亚迪、保时捷等,报告期内,汽车客户数量增加至三十家以上。
年报显示,蓝思科技深受苹果信赖,苹果仍为其第一大客户。随着苹果即将在三季度推出AR、MR类型的头显设备消息传出,消费电子市场有望点燃信心。
IDC预测,2023年主要终端市场中,AR/VR市场规模有望实现增长85.8%,这一增幅遥遥领先于其他消费电子品类。
长城证券指出,根据供应链调研,苹果MR产业链模组元件在3-4月陆续进入量产出货环节,预计二季度到三季度有望发布。MR预计将是消费电子下一波主线,苹果MR产业链情绪预计将进一步催化。
值得注意的是,蓝思科技是业内最早布局AR/VR的厂商之一,其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的主营产品(结构件、功能件)及相关主营配套生产业务在AR/VR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公司已有客户、产品、技术的布局和落地,为客户提供产品,涵盖玻璃、金属、塑胶,光学、摄像、声学模组等材料和零组件,以及贴合及组装等服务。
2022年,蓝思科技加大了可穿戴设备的投资,斥资54.06亿元打造长沙智能园区。随着市场需求增长和产能落地,包括AR/VR在内智能穿戴业务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智能制造夯实龙头地位
从最初的摩托罗拉,再到加入苹果供应链,蓝思科技几乎赶上了每一轮消费电子革新浪潮。
这与蓝思科技多年不断改进制造工艺,从“制造”向“智造”进发不无关系,以强大的制造实力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以智能制造研究院为代表,数字化转型团队2000余人,深度融合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软硬件结合双向驱动。
软件方面,蓝思科技显示元器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通过搭建蓝思工业互联网平台并集成ERP、MES、PLM、QMS等信息化系统,围绕“产品数字化设计与仿真、离散型工艺数字化设计、车间智能排产”等核心应用场景;并结合精益生产管理理念,建设一体化的智能生产体系及智能物流体系;数据和场景的深度融合,提升了业务效率,打通了人机料之间的数据壁垒。
2023年2月,蓝思科技申报的“基于设备反向能耗控制的平行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高效节能解决方案”入选国家工信部公布了2022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名单。
该方案不仅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成本,还将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两者融合,助力蓝思科技打造行业绿色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在硬件方面,旗下机器人公司,设计推出四轴、六轴机械臂,Delta并联机器人,AGV激光自动导航车,高速移印机、精雕机,超快激光设备,自动上下料系统。种种智能制造装备,为蓝思科技提供了高效、优质、稳定的生产制造环境,并与同行拉开差距。
以蓝思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基于深度学习算法,采用边缘计算融合多传感数据采集方法,可实现智能在线高精度检测与自主决策判断。
该应用场景下的“智能在线监测+智能复判”模式,成功替代了传统人工质检,大幅度减少质检人员,提高了公司产能与良率。
研发投入蓄力发展
蓝思科技在智能制造领域收获的成果不胜枚举,而支撑这一切的背后则是公司长期对科研的重视,创新驱动企业不断成长。
年报显示,蓝思科技全年研发投入达21.04亿元,位列同行业前列。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专利授权 2,158 件。
从重点项目看,蓝思科技对手表、VR/AR等智能穿戴类新产品,中控屏、B柱、新型汽车玻璃、充电桩等汽车类新产品,智能手机中框等金属合金产品,以及蓝宝石、陶瓷等非金属新材料,自动化设备等相关的研发投入均有所增加。
此外,蓝思科技打破了原有的研发模式,与客户联合建立研发实验室,这些客户囊括了手机及汽车行业的客户,包括苹果、华为、vivo、OPPO、小米等,使蓝思科技能够提前深度参与到客户新项目开发及量产。另一方面,蓝思科技持续巩固自有研发创新优势,通过产品研发和工艺技术方面持续的研发投入,引领材料、工艺方面的革新,保持公司的竞争地位。
手机精密防护屏是蓝思科技一直坚守的主业,与此同时,在3D玻璃、蓝宝石面板、陶瓷面板等新兴领域专利排名数量行业前列,覆盖相关材料加工的通用工艺,
得益于领先的技术实力,自成立以来,与摩托罗拉、诺基亚、苹果、小米等企业深度合作,蓝思科技享受到消费电子各个周期的增长红利。
现如今,公司发力汽车业务,将研发力量也投入到汽车当中,创新工艺以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以汽车玻璃为例,蓝思科技对外表示,通过玻璃减薄工艺有效提升汽车轻量化,其次通过玻璃增透以达到投屏效果。公司工艺可使得剥离更具有韧性,增加玻璃的碰撞抗冲击性。此外,通过优化加工精度,可以进一步提升降噪防污性能等。
可见,工艺水平创新能力,既是蓝思科技驰骋消费电子市场的看家本领,也是未来争夺汽车赛道的底气。
根据规划,蓝思科技位于黄花园区的车载募投项目将于2023年底建设完成,随着募投项目的达产,将为提高公司承接订单的能力,新能源汽车业务有望进一步放量。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