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聚焦

再谈关于巴人先祖廪君故里“武落钟离山”之地望

2023-06-17 12:50:27 荆楚网

王善才

大家知道,笔者曾在鄂西清江长阳及其附近地区,作过10余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研究工作。


【资料图】

在这段工作中,最大收获,是在长阳的渔峡口镇附近发掘一处叫作“ 香炉石”的古文化遗址①,获得出土文物多达一万余件。通过对文物的文化特征的识别,结合查阅历史文献如《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等书所记有关巴人的内容,经过考证,确认这里就是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南方巴人先祖廪君带领武落钟离山赤、黑二穴的五姓氏部落向外开拓,在古夷水旁的香炉石定居下来,建立的第一座都城,名曰 “夷城”。

廪君定居“夷城”后,他作为巴人首领,以后并未离开这里,而是由他的部族或子孙继续向外开拓和发展,他则坐镇“夷城”,一直到他终老仙逝,安葬在附近的“白虎垄”。

巴人的第一座都城,考证清楚后,无疑应接着了解巴人的祖居地武落钟离山究竟在哪。

关于这一溯源问题,从历史记载的线索上看,当应以沿着古夷城(即今香炉石)为起点,沿着古夷水向西溯水而上去寻觅。因早期巴人来到“夷城”的路线,据先秦时期成书的《世本》以及南北朝至唐代成书的《水经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和《晋书.李特载记》等历史文献记载,是沿着古夷水先后“下至盐阳”和“下及夷城”。所以笔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撰写《从考古发现看<山海经>中有关早期巴国的地望与年代》一文时,就曾提出过武落钟离山的地望,应是现今长阳温泉(即“盐阳”)以西的某座山,才是符合历史事实的②这一观点或看法。但由于当时考古发掘任务较重,抽不出人力去考察落实武落钟离山的具体地址,便只好被搁置下来。

以后没过几年,巴东学者郑国晋同志撰写的《武落钟离山应是巴东县水布垭境内的三里城》一文,先后在《巴文化》《恩施日报》和《湖北日报》等报刊发表后,引起了有关方面和学术界的关注。笔者看了后,也感觉考证挺认真的,文章也写得很好。观点明确,论证有力,合乎情理。说三里城就是历史上记载的“难留城”或“武落钟离山”也是讲得通的,有说服力的。因无论从三里城的地形地貌和地理方位等方面与众多历史记载相对照,都是比较吻合的。只是巴人所居赤、黑二穴尚未考察清楚。原因是说三里城山洞很多,哪是赤穴哪是黑穴,未做勘探,即未获得考古资料,无法确定。

随后不久,在2010年的5月间,笔者接到恩施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巴东县人民政府联合发来邀请函。于是应邀去参加了名为“巴人发祥地与清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考察”的活动,并在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了召开的学术研讨会。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善才2023年6月14日上午在巴东县廪君文化研究座谈上发言

在研讨会上,笔者以“关于早期巴人巴文化的概况及对三里城初步考察后的看法”为题,在谈到自己的学术见解时,对郑国晋同志能积极参与巴人先祖故里这一历史问题的论争,认为是值得学术界重视和欢迎的。特别是他作为一位非专业的历史研究人员,能够写出挑战性的考证文章,更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赞扬和钦佩的。但同时也提出了论据尚有不足的一面。即认为在三里城附近还没见到地下出土夏代以前的早期巴文化遗物作支撑。因此希望以后能多做些考古发掘工作再作定论。

现在我们发现三里城附近的水布垭地区,因在上世纪末修筑水布垭水库大坝,峻工后的库内蓄水,使三里城附近地区的清江水位提升了近200米,致使原来河旁的大片台地及山边的诸多大小洞穴,都被淹没于水下,再想作考古勘探和发掘已不可能,这就只能凭过去已有的考察资料来分析判断,合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了。

根据以前己有的考察资料看,“三里城说”实际已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条件。

一是历史文献的查考,已比较全面,而且各个时代的记载内容也基本一致,即都记载了廪君故址是在难留城(武落钟离山)。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在《水经注》卷三十七“夷水”条中,还记述了难留城的地理座标:“夷水东迳难留城南,城即山也”。即说山南有自西向东流的古夷水。而今天的三里城之南正好有自西向东流的清江(古夷水),这正与历史记载的相吻合。

二是有多部历史文献记载,武落钟离山或难留城山的山体,是“独立峻绝”。如东晋袁山松所著《宜都记》就记载“有一山独立峻绝,名为难留城”。而《水经在》“夷水”条中,亦明确记述难留城山“独立峻绝”。还有《宜昌府志》和《长阳县志》都有难留城“独立峻绝”的记载。而今天的巴东三里城,雄姿耸立,

其地形地貌,都与历史文献记载的武落钟离山或难留城的特征,也正好相符。

三是武落钟离山或难留城,在距离“盐阳”和长阳县治“龙舟坪”的方位和里程上,多部文献的记载都相同。如《宜都记》《宜昌府志》和《长阳县志》都有“自盐水西北行五十余里,有一山独立峻绝,名为难留城”的记载。《湖北通志》以及《宜昌府志》和《长阳县志》,都记述夷水下游的长阳县治“龙舟坪”去西北二百余里交施南建始界,有难留城山,即武落钟离山。

四是《水经注·夷水》在记述“夷水东迳难留城南”以后,接着沿夷水向东又先后记述了两处重要地标式的景观。先是“夷水又东迳石室”,后是“夷水又东与温泉三水合”(盐阳温泉处)。前一处石室景观的详细记述了“在层岩之上,石室向南,水出其下,悬崖千仞,自水上径望见”的出水石洞。其中“悬崖千仞”一语,说明悬崖之高。在夷水上还可望见“石室向南”的出水情况,说明出水量之大,可以想见。

据调查,这一出水石洞,是在水布垭大坝附近1公里处,西距三里城约19公里,东距“盐阳温泉”约6公里。这种悬崖之间的较大出水石洞,水流常年不枯不竭,在三里城与“盐阳温泉”之间,仅此一处,与《水经注》记载的出水洞情况正好相符。现在虽已被水库蓄水淹没,但它过去毕竟是不能移动的一处地标式的景观。所以这处出水石洞,完全可以成为三里城就是昔时难留城(武落钟离山)的有力佐证。

五是搜集当地的民俗资料,有大量廪君巴人活动史迹的民间传说故事及巴人歌舞等等。这些也都是反映廪君巴人文化口耳相传至今的重要例证,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至于说,三里城这里缺少了地下出土早期巴文化遗物这一条件,正如前述,因水库蓄水淹没了这地区清江两岸的河旁台地和众多山边洞穴的特殊情况而无法实施地下勘探,故不宜苛求。

长阳地区在经过考古专家们十几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后,已弄清廪君巴人的第一座都城 (夷城),就在长阳渔峡口镇的香炉石。廩君的陵墓也在那附近西距1公里多的白虎垄。以后人们照样可以在香炉石这座古夷城的地方举行纪念活动,祭祀先祖。从广义上讲,这里也同样可以称为廪君巴人的圣地,可以同巴东水布垭的三里城并称为廪君巴人的两大故址。一为廪君巴人的发祥地,一为廪君巴人开疆拓土所建立的早期巴国的都城,这比廩君没有到过的佷山,开展纪念廪君的活动更有意义。

总之,关于武落钟离山的其他说法都不具备众多历史文献记载武落钟离山的必备条件,都是依据个别志书中比较含糊且不足为凭的个别语句考虑而提出,无法解释的问题很多,应均属误判。

2010年5月19日巴东水布垭镇廪君文化研究者郑国晋(右)陪同王善才先生(左)冒雨考察巴东县水布垭镇三里城难留洞

现在笔者所赞同的“三里城说”不仅是综合研究了各个时代历史文献所载基本一致的记述内容,而且是结合仔细考察了三里城的地形地貌及地理位置,与历史记载的内容都基本一致所形成的最后结论。因此,只有这“三里城说",才是合乎历史事实的,才是恢复历史真相的正确判断。

最后,特吟咏一首小诗,作为笔者撰写本文的结束语。

三里城昔称武落钟离山

远古巴人发祥地,昔称武落钟离山。

佷山柳山皆误识,科学考察有评判。

三里城南傍夷水,地理位置是标杆。

地形地貌均相似,巴人圣山可定案。

6月14日,王善才研究员(右)向巴东县廪君文化研究会题字

作者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著名考古学家。

①王善才主编《考古发现与早期巴人揭秘》,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清江考古》,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

王善才著《文物考古与探索发现》,科学出版社,2006年6 月;

《香炉石·我国早期巴文化遗址的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 年5月。

②王善才著《从考古发现看<山海经>中有关早期巴国的地望与年代》,刊发于《山海经与中华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3月)。